本课程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本课程设计以“保护江豚为载体”,按“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秩序,把“保护江豚实践活动和相关政策”这一具体实例与“实践和认识”的一般概念相联系,把教材内容和综合探究部分的内容加以整合,在课堂设计中设计了观看视频、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环节。各环节紧密联系,课堂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一方面,通过对“江豚保护实例”的深入探究,学生了解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十九大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深化认识,增强学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的热情。
本课程主要实现了以下目标:1. 通过观看《江豚保护宣传片》视频,感悟保护江豚、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从分析“保护江豚活动”入手,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2. 通过观看《江豚保护政策遭遇执行难》视频,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形式 ,加强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的理解。3. 通过观看《江豚保护政策初见成效》视频,引导学生用合作探究的形式 ,加强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的理解,强化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领悟,提高重视实践、投身实践的积极性。4. 通过展示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强化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政治认同;结合江豚保护实例,提高重视实践、投身实践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