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讲解内容为第九章第二节液体压强的第二课时,连通器。
引入: 新课以大型民生工程——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引入,贴近郑州学生生活,又以此工程的模拟实验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此节课知识的求知欲。
连通器:带着求知欲,展示生活中的几种连通器,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概括连通器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辨认连通器。
原理:以“穿黄”工程提问,南水北调江水如何从南岸到达北岸?其中的连通器原理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连通器中液体的特点。主要为学生做演示实验探究。选取三种连通器:模拟“穿黄”的软管,第1课时微小压强计中的U形玻璃管,各种形状的教材连通器演示仪。可改变左右部分的高度、倾斜连通器等,得到连通器原理的一般规律。
建构模型:建构“液片”模型,引导学生利用第1课时知识,推导连通器原理。并引导学生用“液片”模型,思考“不同液体”连通各部分页面是否会相平?
应用: 联系“穿黄”,引导学生思考连通器原理的应用,并简单介绍其他几种应用。着重为学生提供具有防臭功能的反水弯、地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加深对连通器原理的了解。以动画的形式讲解另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三峡船闸”的工作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利用连通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两块砖是否处于同一高度。再以电影中的相似情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享受科学知识带来的成就感,也激励学生以后能用科学知识改变生活,肩负起一定的使命,实现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第1题辨认连通器,第2题连通器的应用三峡船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