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以郑州的后花园巩义市浮戏山为载体,从老师浮戏山的研学旅行带来的几块岩石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当地岩石性质,推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带着形成条件走进浮戏山区的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
课例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流水与光阴的故事(真实情境中了解当地环境下石灰岩岩面特点及演变,沿玉仙河逆流而上追溯浮戏山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和成因。)
第二篇章:美丽与贫困的纠缠(通过视频回味浮戏山的美景,学生以地貌特征为中心,从岩性、坡度、地面起伏和破碎程度概括喀斯特地貌的特征,探究浮戏山区曾经为贫困地的原因。)
第三篇章:扶贫与振兴的震撼(从《习近平的扶贫故事》引出精准扶贫,探究喀斯特地貌给浮戏山区带来了哪些财富,助力其脱贫。)
本节课结合真实情景,从岩石——岩性——岩面——发育地貌,层层递进,思引学生。设计新颖,依靠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将实验、动画、视频与真实情景有效衔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升华到人地协调观,德润课堂。为本章《问题研究》打下基础,最后用课本贵州FAST案例检测反馈和课堂小结,实现教学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