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选择内涵丰富的情境素材“胶体金”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探究“红色金”的本质和特殊颜色。在保证情境素材一致性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分散系及其分类,自主建构胶体分散质微粒的分散模型,认识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及社会应用价值,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能力、素养的渐进发展。
本节课在设计上有以下亮点:
1.挖掘真实且新颖的情境,开展探究活动
本节课选择化学史、科研、医药方面比较重要的物质胶体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推理能力等的发展。同时胶体金的情境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知识的社会价值,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2.重视化学史的育人价值
本节课不仅依据化学史引导学生进行证据推理,更是引导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依据化学史中的探究过程对分散系和胶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采取科学的方法实现胶体模型的意义建构和证据推理能力的发展
发展证据推理的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形成基于证据做出推理的思维意识。本节课提供了学习资料、图片、动画、科研数据和成果、化学史等证据,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同时本节课采取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生建构胶体模型:以简单情境初建模型,以复杂情境发展模型,以真实情景应用模型,最终实现胶体微粒分散模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