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课标要求中,“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属于前置限定,要求为学生提供某一个大都市案例,从区域内各个部分之间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等的联系模式和强度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作为基础,本节课主要进行第一个标题“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的学习。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区域中城市的概念,强调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利用此概念回答了郑州的繁荣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关系。二是城市功能的概念,并以格尔木市、武夷山市为例,说明单一的城市功能。三是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包括城市等级体系和要素流动形成的关联网络,同时引出城市体系的概念和空间格局。四是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从“郑州的发展历程”视频作为导入,引发思考:铁路的修建、繁忙的运输为何能带动郑州的快速发展?郑州的快速发展为何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由“郑州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郑州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得出“城市功能”的概念;由郑州和新郑的范围图引发学生对“腹地”以及“腹地范围对辐射功能的影响”的思考;重点讨论了“腹地条件、特征怎样影响城市的发展”,学生积极讨论,并且给出具体的案例进行印证,特别是对身边案例运用,与老师的设计完美契合,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到位。对于难点“城市空间组织”,主要是引导学生读“中原城市群范围图”,设计了两个问题:由“图中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引出“城市体系”这个概念;由“各个城市间是如何关联的”引出“关联网络”,从而总结出城市体系的形成原因——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最后再次呼应情境,用本节课的结论去分析课堂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郑州当选国家中心城市的原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
整个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紧跟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目标达成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