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课堂上在交流活动中理解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意义。
通过用小棒制作长方体框架,在活动中再次深化长方体的特征,同时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过程。在操作前,先思考:“做成一个长方体,对面、棱、顶点这三方面有哪些要求?”“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操作。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再次将实物、模型、表象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浓烈的兴趣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感悟和学习。
启发学生用动态的眼光观察长方体的变化。思考:如果长方体的长变了会引起哪些面的变化,哪些面变了?哪些面没有变?同样宽的变化会引起哪些面的变化,哪些面不变呢?借助希沃白板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棱的长短变化引起了面的大小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面棱之间的关系,从而体会“棱的长短变化引起面的大小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