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时教学设计以"基于模型构建的—探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为项目主题展开,将该项目拆解为预测H2O2的性质、试剂的选择、设计实验及验证、加碘食盐中补碘剂的检验的迁移应用、思维模型的构建五个课堂任务,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设置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使其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将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提取并尝试运用以解决驱动问题,比如:在性质预测时,学生需要结合化合价提出其可能的性质;试剂的选择,需要学生应用到前面所讲的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学生需要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实验证据的收集;尤其是加碘盐中补碘剂的检验过程中,学生提出溶液中溶解的O2会干扰加碘盐中补碘剂可能是KI的干扰,所以设置了空白实验对照,使实验方案更加科学严谨;在进行实验论证时,学生需要结合实验现象归纳整理实验结论。
任务完成第4个的时候,就可以构建出研究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对于陌生物质的研究,我们可以站在化合价的角度预测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并通过理论分析寻找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设计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在作业设计中,课堂落实中根据物质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趋势预测的性质,选择题设置3道进行检测;又依据日常生活常见到的脱氧剂的说明书,设计实验验证其主要物质,本题目的设计是让学生基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后作业中,通过查阅资料找出查酒后驾车的原理,从价态角度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查阅H2O2的妙用做手抄报,再次了解H2O2在各个方面的妙用,同时查阅资料了解H2O2自身分解的催化剂都有哪些?完善对H2O2的了解。
在此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整合运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更加系统化,从而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