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亮点有两方面。从知识的角度:本节课多次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构建、理解催化剂的定义。其中以下探究环节均对实验进行了创新或开发。探究MnO2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实验中,将MnO2粉末粘在玻璃片磨砂面进行改进便于称量;探究MnO2的质量是否影响产生O2的质量实验中,利用注射器自制创新装置,借助注射器活塞的移动反映产生氧气的量;探究是否有其他物质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中,通过“大象牙膏”实验和土豆丝进行拓展。
从育人的角度:本节课始终关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渗透,在多个环节有意树立学生的学科责任。通过介绍“中国催化剂第一人---闵恩泽先生,2023年11月我国科学家“利用火星陨石制备出了实用的产氧电催化剂”相关科技报道,渗透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