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节课的设计以“热气球”贯穿全过程。内容统一,整节课更具有完整性。从开头的上天去看一看,到结尾坐上梦想的热气球,赋予了物理文学的色彩。
在引入阶段,以现场制作孔明灯并放飞引入,大大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并期待能够乘坐自己亲手制作的热气球上天去看一看,以此来开展热气球上天的原因:浮力,以及怎么样能让热气球可以带人来开展: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教学。
在探究浮力的方向阶段,从受力分析和现场演示实验两个方面加深学生对浮力方向的认识,更好理解。
在“称重法”测浮力阶段,从手托和浸入水中两个方面相对比,得出水向上托举的力就是浮力,大小上就是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量。
在“浮力的产生原因”阶段,从两个实验入手:一个“沉底的乒乓球”揭示浮力产生时下表面必须要有液体,另一个用自制教具演示深度越深,物理受到的压力越大。
在“探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阶段,运用对比,比较深度越深,浮力越大还是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对比更加深学生对排开液体体积对浮力的影响的理解。
同时也自制教具:带刻度的铁块来探究排开液体体积对浮力的影响。
最后设计了开放性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并用力学传感器来进行浮力的测量,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物理及探索新知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