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主题为《透镜》,学生沿着感受透镜—认识透镜—建模透镜—探究规律—讨论透镜—应用透镜这一学习主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系统性学习了透镜。
引入新课环节,取材于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在校园中不利用点火装置,仅仅通过盛水容器将火柴点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认识透镜、焦点、焦距及其物理意义;会画相应的光路图,经历构建模型的过程。观察分析透镜的对称性,画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描绘出其传播路径,画出光路图,从现象到模型,从特殊到一般,在学生的总结讨论以及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相应概念,同时把握不同透镜的特点。
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理解透镜中焦距的物理意义。本节课中利用水透镜,直观形象地展示了通过改变水透镜中的注水量,使得透镜焦距大小改变,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也发生改变,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焦距的物理意义,从而化解了这一学习难点。
整节课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规律,把握本质,得出结论,内化知识。教学过程注重核心问题的提炼,驱动学生主动积极思考,通过模型建构增强学生对客观事件的把握,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