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纵观本堂课,呈现出以下亮点设计;
1、动静结合,形象展现有丝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
本节课教材是以静态图片展示的有丝分裂过程,实际上,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动画,开展小组动手实践活动,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2、追根溯源,深刻理解有丝分裂的变化规律及其实质
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能够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是重要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归纳总结要点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其实,这种方法还是属于机械式地记忆,并没有很好地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从生命观念这一角度去理解有丝分裂的变化过程,从而学生很难能够体会到有丝分裂的实质意义。对于这一知识点的处理,我除了引领学生学习有丝分裂的变化过程和不同时期的特点外,更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步变化的原因,分析每一步变化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不发生这样的变化,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新课程标准提到: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生物学大概念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而概念的学习始于问题,概念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的,大概念是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串的过程中一步步概括出来的。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入思考,学生才能体会到有丝分裂的变化规律,认识到有丝分裂的每一步变化都不是凭空而来、都不是随机地、而是符合自然科学规律的,符合生物学的进化思想、结构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理解,那么记忆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从而更好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3、立足长远,深刻挖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内容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此外,生物学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生物学的核心思想进化观点也融入其中,这些和生物学科领域相关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生物学科,在带领学生探究分析有丝分裂的变化历程之后,学生会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内化成为一种认知方式与认知理念,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立足长远,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科,而是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深刻挖掘,对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产生影响,呈现更有意义的生物学课程。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