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假说-演绎法,设计贯穿课堂学习探究环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演绎推理→实施实验→得出结论→交流研讨,教学思路清晰,逻辑严明。
2.利用拟人手法,以肠道中大肠杆菌设置情境,贯穿课堂始终,首尾呼应。
(1)通过小视频和大肠杆菌的一封邀请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考:DNA是如何复制的。运用假说-演绎法,学生根据问题提出DNA可能的复制方式。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区分母链和子链,如何区分不同推测假说对应的子代DNA,基于预习过,学生说出可以用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
(2)此时大肠杆菌来信,提出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利用手中盲盒、磁性板,演绎推理、建构模型,对不同推测假说对应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小组展示。培养学生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
(3)那么实验结果如何呢?接着学生跟随大肠杆菌,乘坐时光机,来到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的大肠杆菌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展示实验结果,循循善诱,通过问题串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将不同复制假说演绎推理的预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结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此时大肠杆菌来信:DNA半保留复制所需要的材料(条件)是什么?半保留复制的过程是什么?学生通过活动:课外科学史资料分析和多媒体动画观看,回答展示分析成果,并分小组归纳概括DNA复制表格进行小结,形成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
(5)通过思考题,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角度,分析DNA复制的意义。联系生活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大肠杆菌疾病,关注生活关注健康。回顾大肠杆菌邀请信,学生回答PCR利用的原理。知道了DNA复制的方式和过程,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探究:DNA复制的相关计算规律,尝试描述、归纳填表,小组展示。
3.目标检测方式
(1)学生课堂问题回答情况
(2)学生探究实践活动,模型展示分析
(3)学生归纳概括小结展示
(4)学生探究成果展示:DNA复制的相关计算规律
(5)课堂练习检测,答题闯关
(6)课后作业继续检测学生目标达成情况
4.关注科技前沿,提升民族自豪感
关注DNA复制研究新进展,展示我国科学家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细胞》《科学》发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关注人类科学研究和医疗,关注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