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时主要介绍血液循环途径、功能以及血液中的物质变化。教师首先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血液循环路径图,化繁为简,初识血液循环途径;然后利用跨学科实践学生自创的血液循环途径模型,进行辨识结构与探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深化学生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又用观看角色扮演视频等教学方法,把复杂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简单化,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血液循环途径的过程。本节课主要进行了如下三个环节:
1.建构血液循环路径图。联系旧知,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深化学生对旧知的理解,调动学生的思维,将血液循环的途径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初识血液循环途径。
2.依图识别模型的各个结构,动手操作,探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自主学习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利用跨学科实践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血液循环途径和过程中的血液变化。
3.观看并讨论兴趣小组拍摄的角色扮演视频,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分析血液循环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并概述血液循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