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中的第三篇课文,我的设计思路为“围绕单元主题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进行仿写练习”。
首先,我把单元导语中的话改编成一首小诗,师生对读带出本单元的目标——作者有过怎样的经历,让其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把文本放在单元主题之下,以此宏观把控教材在本单元的价值。
第二步,我通过检测预习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字词的学习通过自主预习来完成,课堂上检测是否读得准确,易错生字让学生发现、说出即可。
第三步,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叙事散文”这一文体。高年级语文课要更多关注作者行文时的布局谋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习作引导。
第四步,直奔文本的重点段落第10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悟父亲的话,明白父亲用对比的方法赞美花生,进而引出“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的写作手法需要老师结合文本讲给学生。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想做怎样的人,引导学生能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当时父亲的观点。这一活动,其实是让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不光要读懂内容,更要读出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
第五步,引导孩子们回到单元主题“生活的启示”,照应开头,再补充相关资料,说明童年的这次家庭活动影响作者的一生,让他时刻以父亲作为自己的榜样——“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并为这样人生志向奋斗一生。这样的设计既照应开头,又回答了刚开始提出的目标,显得课堂结构严谨。
第六步,播放歌曲卓依婷的《小草》,配以教师的激情朗读,让孩子体会到小草坚强不屈的精神,进而提供两首《小草》的歌词,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根据歌词和课文6——14自然段,让进行“借物喻人”的仿写练习。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巧妙使用现成资源进行仿写练习,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