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数学 > 2.2基本不等式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抽象概念,内涵解析——典例分析,巩固理解——目标检测,检验效果——小结提升,形成结构——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首先,从一个面积问题(折纸游戏)抽象出基本不等式,分析了基本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得出其代数解释;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综合法(作差法、换元法)证明这个不等式,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法的逻辑和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紧接着,通过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活动得到了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并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了变化过程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最后通过特殊(例1)到一般(例2)的典例分析,总结了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两个模型及其注意事项.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学完之后,紧接着进行了目标检测和课后小结,以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以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了逻辑推理的严谨,几何直观的美妙,体会了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了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评审中未开放观看
王媛媛 发表于 2024-04-13 11:27
讲师信息
王媛媛 郑州市第九中学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基本不等式 郑州九中王媛媛.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1)目标有据.教学目标的确定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层次性、逻辑性;目标的设置关注到基本不等式的知识生成、技能形成,同时关注到知识技能获得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核心素养、及数学活动经验.(2)进程有序.引导学生从作差法、换元法和分析法去解决问题,突出了不等式性质在代数运算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3)调控有方.以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每个问题预设回答,恰当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4)达成有效.从证明方法到证明原理的提炼,从代数结构到几何解释的探究,学生经历思考、交流、表达,体验了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积累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11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