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简介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通过阅读文章,梳理重要概念间的关系,明确作者观点——鉴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我们的想象,进而探讨驱遣想象的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达到学习目标,课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学生默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教师对读书提出要求——去功利化,纯粹阅读,顺意而读。读后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内容梳理“文艺作品”“文字”“作者”“读者”和“想象”之间的关系,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进而明确作者观点。
第二、合作探究。教师在学生明确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如何驱遣想象?学生思考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研讨,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引导,说出文中两个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式:图画想象和情景带入。
第三、拓展延伸。学生研讨文章鉴赏文艺的方法之后小试牛刀,拿出纸笔,从教师给出的三个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任选一个,驱遣想象赏析句子。写好后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指导,鼓励表扬。
需要注意的是,准确赏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句,除了需要驱遣想象,还需要了解创作背景,避免误读。由此给学生进行拓展:鉴赏文艺作品,不只课本中的两种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课程最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加强日常“读与思”的美好愿望。
2.课堂反馈
本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展开,由浅入深,带领学生逐步了解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分析文章阶段,学生参与度高,感兴趣,讨论积极。小练笔阶段,学生展示出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艺作品鉴赏能力,达到预期课堂效果,一课一得,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