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生物 >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2624 次

本课重点在于气体由外进入血液的两个过程(由内排出)发生的气体交换。以新冠肺炎与大家息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入,探讨呼吸机的工作原理谈到呼吸运动;初步了解肺的结构和位置“左二右三”,胸腔和胸廓基本知识后。完成目标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学生先通过深呼吸感知呼吸运动时肋骨的位置变化,再通过动画认识到肋间肌的动力作用;接下来用改进后的膈肌运动模型进行分组操作,理解膈肌收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的过程。在此处通过特别的教具让学生理解膈肌下降是收缩,上升是舒张。最后通过堵住注射器进行拉与推活塞的操作来理解气压的存在。进而理解吸气时外界气压大于体内,气体吸入的原因。形成从现象到过程到本质的科学思维路径。

目标二:观察肺泡模型,结合肺泡“二多一薄”的推测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动画直观真实地反映了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的过程。用“二氧化氮”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气体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的现象。最后进行小结两个过程,然后最终画成肺的结构图完成板书。

拓展延伸,一是新冠肺炎患者肺泡内产生黏液为什么会危及生命?二是吸烟对肺有哪些伤害?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肺和呼吸系统。珍惜自由的呼吸时刻的情感升华。


黄想安 发表于 2020-05-24 18:04
讲师信息
黄想安 第五十八中学
黄想安是郑州市生物学科课程研究基地58中学负责人,郑州高新区生物学科负责人,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教研室主任兼生物教研组长。在课堂堂改革与实验创新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致力于上好每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更好更便捷的方法助力学生的学。
自我评价
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真知的感知,体验式学生,理性的看待生物体的结构,推测并验证其背后的本质。创新的膈肌运动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膈肌运动的变化与胸廓和肺的关系。板书设计既突出了主题又体现了生物学科特色.突显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不足:
对学生的引导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精炼。
更多...最新视频
87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