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 > 《不求甚解》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1679 次

在《不求甚解》这一课的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设计教学内容的:

1.知人论世,走近作者。使学生明白,本文是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片驳论文。让学生初步把握文体,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概括段意。并提示学生,在段落中找出表达作者看法的句子。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顺理成章的提炼出了作者的观点,即“不求甚解是正确的读书方法,它出于一种谦虚的态度,要诀在于读书要会意,不拘泥于某一局部,而是能够融汇贯通,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所以,重要的书要反复读,力求甚解。”

3.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老师给同学们做点拨,借助上一环节,学生比较顺利就把论证思路说了出来,解决了重点问题。

4.总结文章的论证方法。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很熟悉,稍加点拨,就可说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5.旧词新解,让学生任选一个,以驳论的方法,赋予新的含义。

6.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一本打开的书,呼吁学生对重要的书籍要反复阅读,进一步领会文章的真谛。


卢张坤 发表于 2021-05-13 19:33
讲师信息
卢张坤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第二中学
自我评价
优点:
教学设计流畅,教学思路很清晰,能够采用逐段剖析式,探究作者观点,思考论证思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30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