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
1、新教材背景下,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要退后再退后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节课上我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寻找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来了解这篇课文讲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初步感受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呢喃”一词时,我让学生用猜一猜的方法理解词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理解词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什么时候会呢喃细语?”用“呢喃细语”来读读这段话,感受微风的温柔,学生既了解了词语有又对有感情地读书进行了指导。
2、课文语言生动,充满童趣,我把朗读指导作为重点。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观看“微风”、“狂风”的动态视频,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后,结合男生声音的豪迈女生声音的柔弱,合作朗读描写“微风、狂风”的语句,通过读书感悟课文,效果比较好。在第三段的学习中,象声词的朗读不好把握,我适时的进行范读。课文语势层层推进,我又一次进行了范读,学生再读书就能读的有滋有味,读出水美妙多变的特点了。最后用自读、指名读、男女生老师合作读的方式,通过读书进一步感受到小溪、河流、大海语势的层层推进,逐渐攀升,直至高潮。印证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课标中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时间,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学习中通过渗透汉字文化来指导学生学习“滴”,并通过观察、找关键笔画、师范写、生书写、对比的方式,促使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不足:
1、教师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课堂呈现赶教学环节的现象,在读书的环节中指名读书的人较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进行朗读。
2、平时教师的鼓励性语言比较丰富,但这节课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激励性的语言也不够丰富,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没有调动起来。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