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 > 积的变化规律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2665 次

节课《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学生第一次接触关于探索规律的内容,后面还有关于商的变化规律的探索,本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思想,在本节课中我特别注重学生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通过对第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在进行反方向观察时运用以上的方法达到运用方法的目的。

课的开始用帮李阿姨算水果店的收入导入,结合生活实际,既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复习,又产生认知冲突,学生是带着自己解决问题中的困惑开始本节课的学习的,学习更有目标。在三个算式的设计上,我摆脱课本上一个因数乘10的思维定势,用因数乘2、乘3来唤起学生深层思考,进而猜测规律。在进行验证规律时,因为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怎么验证规律,所以在这点上我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引导,引导学生明白在验证规律时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动手进行验证,避免了验证过程的盲目性。当第一个猜测得到验证后,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探索规律的方法,为后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打好基础。最后的练习又回到了李阿姨的水果店,再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让孩子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联通线路播放 移动、电信线路播放
张珂 发表于 2020-01-08 15:43
讲师信息
张珂 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
张珂,二七区陇西小学教师,2009年9月参加郑州市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2014年9月主持课题《小学“赏乐”课堂形态的实践研究》获郑州市二等奖,2007年9月《圆的周长》获二七区优质课一等奖。 2009年9月《分数的意义》获二七区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2013年9月《“泰迪牛”数学社团》获二七区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展评一等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二七区陇西小学张珂积的变化规律.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一、在经历中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把课本中的数字进行更改,变成我们生活经常购物时出现的情境,请学生列式计算,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地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一是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算式,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二是充分放手让孩子自己,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三是引导学生将两个发现总结到一起形成积的变化规律,形成板书,并揭示课题。 二、在举例验证中提炼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我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语言过渡,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这时,让学生列举例子来验证,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来验证规律,所以在举例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再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三、在应用中理解提高 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注重了练习和生活形结合,并注重练习的层次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练习中不但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同时训练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体验到发现规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第一组练习把书中的看算式直接写得数的练习改成已知水果的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巩固运用本节所学内容。 第二组练习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中包括课前水果店促销买苹果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思路,我会对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进行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灵活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组练习时让学生进行快乐接龙,充分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最后两空的完成又为学生探索什么时候积不变埋下伏笔。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16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