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数学 >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1915 次

       本节课可以分为三部分,我采用动手折双菱形、观察双菱形、再动手验证这一主线链接这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用动手折双菱形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猜想,自己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得到菱形的定义,再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很容易可以猜想出菱形的性质。第二部分是合作探究证明菱形的性质。根据学生的猜想,通过自己折的双菱形验证自己的猜测,用菱形的定义来证明菱形的性质。第三部分是应用和检测。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最后又回到双菱形折纸上,经过简单的操作,一个双菱形就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千纸鹤,并在此时向学生送上老师的祝福作为本节课的结尾。


联通线路播放 移动、电信线路播放
王双辉 发表于 2020-06-03 16:59
讲师信息
王双辉 郑州市第82中学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导入新课有吸引力.学生听讲认真,积极主动,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动手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已经运用了菱形的判定,为后面的猜想也打下了基础。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小组合作非常成功。学生通过证明猜想,不仅练习了证明几何命题,也是巩固了菱形的判定。但是画图,写出已知和求证,再写出证明过程,这样很浪费时间,为了使课堂的容量增加,我采用了让学生口述的方式。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节省出时间多做练习。   3,在运用判定时,我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通过做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准确掌握菱形的判定并会灵活运用。   4,课堂检测后,小组内互相对照答案,不会做的学生由小组长帮助他,给他讲解。课堂小结时,组长会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补救措施。这样类似的错误就不会再出现。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42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