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是在力、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本视频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来达成学习目标。从整体上看,采用激发兴趣、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课堂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1、 由终极对决高难度拔河闯关赛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于摩擦力的种类,让学生课前预习并以有趣的情景剧形式展示,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手、刷子在桌面上滑动,从操作实践出发,理解滑动摩擦力。对学生易错的难点: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相对运动”的理解,直观地利用刷子、遥控车现场演示来突破。
4、疫情期间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学生隔空坐,自主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相信学生,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探究”、“实践”, 突出重点,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感受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知识过渡到能力。
5、教师利用粘钩、塑料盖、磁块、彩纸等这些身边物体设计改进实验,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6、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让学生树立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意识,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摩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最后,进行课堂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实现学习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