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 > 《桥》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2472 次

    该视频内容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执教者是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韩娜。

    《桥》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威信、沉稳、果断地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难被文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1、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抓住文中一些渲染环境的词语和句子,想象面对死亡威胁的情景,切实感受当时的生命垂危,从而更好地理解老支书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

    2.朗读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朱熹也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篇课文语言简练,人物语言的刻画也很有表现力。让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读,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效果。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课题“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

    3.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和自然环境的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通过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的主旨。

 




韩娜 发表于 2021-03-30 15:21
讲师信息
韩娜 金水区纬三路小学
我叫韩娜,参加工作22年,一直从事中、高年级语文教学。 多年的教学中,我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自然亲切,平稳朴实,真实有效的教学风格,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9年所授《爱如茉莉》一课获金硕杯一等奖; 2018年所授《夹竹桃》一课获新教学方式优质课一等奖; 2006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班主任;2010年被评为郑州市中小学师德先进个人 ;2017年被评为郑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
自我评价
优点:
1.化教为学:淡化教,强调学,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2.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课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将教师的讲解、分析变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3.正确认识儿童,努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4.强化课堂实践,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实践的课堂。5.立足于师本,用好文本,服务于生本。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28 人看过这个视频?
  • ()

    2024-10-03 17:11
  • ()

    2024-09-29 00:45
  • ()

    2024-06-03 14:06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