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 >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2964 次

    《驱遣我们的想象》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文,谈论的是文艺鉴赏的方法,作者语言平易自然,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取钱想象鉴赏文艺作品的思想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非常有益,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3.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前两个目标是知识性的,最后一个目标是能力性的。基于三个目标,围绕两个大问题“为什么要驱遣想象”和“如何驱遣想象”展开教学设计。首先,自读课文,快速找出本文的观点,并合作解决论证思路这一难题。其次,学生通过分析作者所举事例来快速提炼出驱遣想象鉴赏文艺的方法,师生合作,总结方法。接着,检验方法,学以致用,一个课堂练习,巩固所学。最后,师生一起总结,谈收获,使学生真的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学生交流收获,“叶圣陶先生”寄语,是这节课活泼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寄语,课后实践,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识。

    视频中的视频导入是学生参与完成的,最后的总结也有学生参与进来,自学、合作、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学有所获,教学成果显著。


苏梦雅  发表于 2021-05-07 13:23
讲师信息
苏梦雅  二七区绿地爱华学校
苏梦雅,郑州市二七区绿地爱华学校,七年级语文教师。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本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新颖的,教学环节比较完整,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入视频是学生参与视频拍摄的,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这篇文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视频导入的作用有三:1.了解作者;2.解读文章标题;3.引出本文的主要问题。这段视频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另外,本节课围绕两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要驱遣想象”和“如何驱遣想象”展开,问题设置简单明了且有效,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快而准地回答出来。联系中考,增加了这堂课的实用性,有学有练,加深学生对驱遣想象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的深入理解,更好地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作业设计是对本节课所学的进一步巩固,意在使学生养成借助想象鉴赏文艺作品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得到人生受用。
    不足:
    本节课的亮点之二是“学以致用”环节,学生写得很好,但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展示,仅展示了三位学生的鉴赏成果,而且点评主要是教师在点评,其实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课堂氛围会更好,而且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鉴赏的认识。
    更多...最新视频
    24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