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3881 次

本课坚持诵读教学,将诵读贯穿始终,整体感知部分自由读、教师范读,重点突破部分学生示范读、领读、齐读,小结部分再次由学生展示诵读成果;以“宏观把握、微观推敲”作为建构课堂的方式,情、景、史交融是本课的重点,课堂的前半部分是明确情、景、史分别是什么,后半部分解决如何交融的问题,在具体鉴赏时,落实到字词句,抓住作者写景时使用的动词“穿”、“拍”、“卷”等字,在写人时使用的“谈笑间”、“灰飞烟灭”等词汇,在探究情感时使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手法,用苏轼所作诗句串联仕途变动,从中明确苏轼难得的乐观,引导学生们切实地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与途径。


王冬昊 发表于 2021-05-07 23:36
讲师信息
王冬昊 郑州中学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教学方案.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一、坚持诵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是一门读的学科”,对于诗词而言,读更是鉴赏最重要的手段。本节课诵读贯穿始终,整体感知部分自由读、教师范读;重点突破部分学生示范读、领读、齐读;小结部分再次由学生展示诵读成果。读是一定要读的,但教师要范读吗?在准备这节课时,内心也发怵,但还是决定尽力尝试,因为教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读,对学生也是一种正面引导。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感染与熏陶,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声调中感受诗歌的情感。 对于这节课而言,诵读教学的优势体现出来了,同学们读书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诵读水平得到提升,发言也是积极踊跃,思维非常活跃。 二、以“宏观把握、微观推敲”作为建构课堂的方式 情、景、史交融是本课的重点,研讨与练习中也直接点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由此,课堂的前半部分是明确情、景、史分别是什么,后半部分解决如何交融的问题,此为“宏观把握”。但在具体鉴赏时,还要落实到字词句,抓住作者写景时使用的动词“穿”、“拍”、“卷”等字,在写人时使用的“谈笑间”、“灰飞烟灭”等词汇,在探究情感时使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手法,用苏轼所作诗句串联仕途变动,从中明确苏轼难得的乐观,此为“微观推敲”,意在引导学生们切实地掌握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与途径。 三、重视课堂生成 课堂是教师的,但更是学生的,这一观点从当教师起我就没有动摇过。即使是录课,我依然坚持要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同学们的表现也着实让我惊喜。尽管刚开始有些拘束、紧张,发言不够积极,但是能够渐入佳境,踊跃发言,在很多分享环节想要展示的同学太多,竟不知道叫谁才好。这堂课让我再次深切感受到,多一份信任、多一份鼓励,学生就会多展示出一份精彩。
    不足:
    一、设问不够精准,导致真实课堂与预设方向不大相同 在学生展示诵读批注并进行示范诵读时,“时应当补充一句,我们先来鉴赏写景的句子,再依次推进,这样整节课的思路会更清晰。没有这句话,同学们可挑选的范围比较广,第一位同学起来回答,就直接说了人,与苏轼的对比在这时候也不便强调,但是在探究情感环节,还需要再次题及,过渡便显得不够流畅、自然。据听课老师反映,她并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妥,但作为执教者,我还是优点遗憾。 二、准备更应精益求精 朗诵,虽然还可以听但是没有惊艳之感,还需要在练习中寻找更多的方法与技巧,并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接受一些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与提高。板书虽然比较工整,但字形仍不够美观,力度和速度都需要反复和专业的练习。 二、教姿教态需要更加端庄优雅 也有一些机会观看现场公开课,优质录播课,对比自己的录课,发现自己的仪态还不够美观,脖颈有些前倾,眼神有些上扬,看起来不够谦逊真诚,在某些环节讲课时走动太多,不够端庄。这些都是习惯,应当从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开始改善、训练,重视每节课、每次发言的机会,清楚自己的问题,积极去应对、改变。站在讲台上就是上了舞台,应当给学生正确的示范,给学生美的享受。 能够顺利通过三关,到达录课,我是幸运的。仅仅是准备的过程,我想,这次比赛的意义就已经实现。非常庆幸自己不曾放弃,不曾马虎应付,完成这节课后,脑海里想到的是“上场,就是在完成选手的使命”,步履不停,进步便不止。
    更多...最新视频
    25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