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 > 《山水画的意境》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2499 次

    《山水画的意境》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单元导读“或探讨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这一单元目标,整节课主要是以下三部分:

      一、神游意境。由欣赏《漓江胜景图》引入,开始神游之旅,梳理行文思路,结合诗词意境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二、获得意境。文本的核心问题,加入链接课外材料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三、品鉴意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赏析山水画,检验学习目标。

      诗、画意境相通,最后作业布置回归到语文诗歌意境的鉴赏,提高学生美学素养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学素养目标。


曹琴 发表于 2021-05-10 16:37
讲师信息
曹琴 郑州市启智学校
曹琴,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曾获郑州市教育局优秀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等。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14山水画的意境.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1、本文是一篇文艺理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用如何欣赏《漓江胜景图》这一问题贯穿课堂,使理论学习和欣赏山水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2、在怎样获得意境这一部分理论讲解中,为了深入浅出,易于理解,链接了一些李可染的材料和范曾的评价,增加课堂趣味性。 3、用如何欣赏《漓江胜景图》引入课堂,最后为这幅图写一解说词,一节课首尾圆合,也检测了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4、本文学习目标之一是欣赏画作,提高美学素养,但本文的语文味也不能搁置,从诗词和画作意境相通入手,课堂和课后作业都涉及诗词意境赏析,也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不足: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文本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提出疑问,但对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有限,在回答一些理论理解问题时还偏肤浅,需要循序渐进慢慢点拨。
    更多...最新视频
    34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