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遣我们的想象》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侧重介绍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多方面的价值。本课教学时数一课时
整个教学过程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过程一:用叶圣陶一句名言导入,之后解题,让孩子们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
过程二:理清文章的思路。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再结合题目来尝试着概括中心观点。这个环节我认为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孩子们很容易找出来。
过程三:就是细读感悟,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我设置两个问题,1.先通读①到⑦自然段,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开篇大篇幅的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关系。2.研读⑧到第⑩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鉴赏文艺作品是需要驱遣想象力的?论证过程中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并做简要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和回顾,感受到驱遣想象力是需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想象画面,感受意境;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另外,通过分析交流,让学生明白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学会组织语言来说出他的论证思路,
过程三: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主要让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过程四:赏析语言,领悟内涵。通过品析本文意蕴深刻的语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写作时,没有思考,不积累,不观察,就无法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更无法打动读者,同时,我们鉴赏文艺作品的时候要驱遣我们的想象,看到文字背后的言外之意
过程五:拓展延伸。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文艺样式,结合实例来驱动想象,说说自己的收获,我认为这个环节孩子们还是表达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