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 > 我国重污染天气时空分布、形成机理及治理措施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3234 次

本节课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都根据2017年版新地理课程标准和课标解读没有新教材,教师自行整理了自备教材资料供学生学习,考虑高考考纲,结合高三学生学情,遵循问题探究——拓展延伸课堂模式,学习我国重污染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措施。

本节课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学习过大气污染的形成基本机制,能举例说明大气污染的危害。对大气污染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之上,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重污染天气时空分布、形成机理、治理措施等研究性学习活动。

从以下思路学习:1.导入: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社会活动下降,还出现重污染天气的真实案例。2.阅读学习目标,划出关键词,知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3.评价学生的学案书写情况。4.讲解重污染天气的定义。5.学生展示2020春节初一到初三重污染天气的AQI数值,说出空间分布。6.绘制全国重污染天气时空分布图7.根据2018-2020年的月AQI数值分布,说出时间分布8.师生总结一:我国重污染天气时空分布特征。9.观看视频,思考影响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因素10.以提问的形式,学生说出重污染天气首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11.以小组展示课下研究性活动成果的形式,分析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京津冀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内因——污染物排放。12.对比20132020年污染源占比数据,得出京津冀、东北地区的主要污染源。13.以小组展示课下研究性活动成果的形式,分析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京津冀地区出现重污染天气的外因——不利的气象条件。14.动画展示理解逆温现象强,大气环境容量越小的关系。15.师生总结二:我国重污染天气时空形成机理。16.阅读真实案例,小组讨论,重污染天气的主要治理措施。17.大气污染防治研的形式,学生角色扮演,从六个角度探讨重污染天气具体治理措施。18.师生总结三:我国重污染天气的治理措施。19.课堂总结20.高考题当堂检测。21.答题方法总结讲解。22.订正学案反馈练习习题。23.课后作业:探究沙尘型重污染天气。24.结束语。希望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突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研究性学习法、合作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因内容结构清晰,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化,以教师指导点拨为主,主讲解不易理解点;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重污染天气相关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分享;同时,课堂采用学生展示、绘图、讨论、回答问题、讲解、角色扮演等多种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彰显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宗旨。





郭钰 发表于 2021-05-19 11:02
讲师信息
郭钰 郑州中学
郭钰:硕士研究生,中学地理一级教师,年级备课组长,班主任。曾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等奖项,课题教学设计经验丰富并得到认可;参与研究河南省课题《基于课标的高考地理试题命制对地理教学启示的研究》,获得河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结项课题;撰写教师论文获得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论文一等奖,编制的教学课件也获得省一等奖;辅导学生论文,获得河南省优秀辅导奖,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编写郑州中学高中部校本课程《饮食与地理》、《中国部分特色民居与地理》,并在校内开展校本课程的讲座。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郑州中学 郭钰 重污染天气.rar
  • 自我评价
    优点:
    整节课是贯穿2020年春节疫情,社会活动下降,但依然存在重污染天气真实事件作为学习情境和案例,进行学习、分析和讨论。教材资料教师自备。 教学形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研究性学习法、材料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因内容结构清晰,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化,以教师指导点拨为主,主讲解不易理解点;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重污染天气相关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分享;同时,课堂采用学生展示、学生绘图、学生讨论、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讲解、学生角色扮演等多种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彰显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宗旨。 锻炼学生课下动手能力;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能力;锻炼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地理专业术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能力;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要注重人地协调观念,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活中具备地理思维,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30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