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刚入职的教师,变为一个有思考、有想法的青年教师。这个变化我用了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里对于我来说有很多思考,有很多惆怅,也有很多收获。在这些宝贵经历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我对课堂教学的不同的认识。
一.炒沙做饭,事倍功半
记得那是刚刚入职的第一天,对于课堂教学十分陌生的我,走进了综合实践的课堂,被新颖的教学形式吸引的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课堂。满环斗志却无从下手,刚开始第一节课。精心准备,课件绚丽夺目,教学道具五花八门。然而我所收到的反馈确实令人咋舌。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是华而不实,看着废了很大的力气,学生却沉浸在教学用具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王丁悦,你是为了讲课而讲课”。这句话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是啊,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我其实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真实的课堂教学。什么叫眼里有学生,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哈哈,现在想起来当时确实是空有一身力气。然而收益甚微,甚至在课堂上学生根本就不在线。现在想来还要感谢学校的包容与支持,不然我可能就随着时间而碌碌无为。当时学校领导、同组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厚望,帮助我、引导我、教会我如何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但那时可笑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就是讲知识。
二.聚沙成塔,初窥门径
通过一些列的帮助与学校的支持,我不断地被听推门课,不断地讲公开课,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也可以跟成熟教师交流我的一点点思考。在这期间我又有幸认识了金水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综合实践教研员关春霞老师,通过与关老师的相识,又让我对综合实践学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每一次关老师细致入微的帮我讲解课题,告诉我综合实践课的关键、一次次深入的交流。在这个阶段更是我积累经验、锤炼技能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我明白了什么是真实的课堂教学,什么才是眼里有学生,会接受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会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步步走得艰辛,却落得稳当。再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暖娃和我去看塔》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他用自己的思考打断了我的讲话。他问我:王老师,你说咱们这次活动的驱动问题是“塔为什么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那我觉得不对。我觉得一个城市的标志其实不见的是建筑。当时我愣住了,但是为了课堂进度,我运用了巧妙地方式化解了。课后老师们都为我的机智送上了夸奖,但是我却在事后,久久难以释怀。难道我的课堂真的就是表演么?我是为了什么而给学生上课呢?我真的只是为了教学进度的推进而讲课么?在这一刻我才真正的明白,真实的课堂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风平浪静的。
三.沉淀整理,关注学生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呢?关于这一点很多教师是有不同观点的。但是综合实践是一个独特的学科,融万千知识与一身,使老师必须保证自己有充沛的知识储备与临场发挥能力。在课前我甚至会为了一个名词而不断地追问各科老师,让他们运用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帮我敲开不同学科的大门。我会向科学老师请教科学知识、我会向数学老师请教周密的计算、会向语文老师请教功能性文字的使用与方法……正式通过这种学科融合,与虚心请教让我的课堂知识储备又上了一个新得阶梯。这是为了真实的课堂准备好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课堂环节的考虑。原来只是一味追求亮点,却忽略了课堂第一“话事人”学生的感受。从那次事件之后,我会考虑学生的感受,会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我的提问以及预设,会设身处地的让学生提升在生活中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在文章中可能只是寥寥几笔,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显得尤为困难。这时候的我才真正的做到眼中有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繁花开尽,皆为过往。我的课堂从最开始的华而不实,逐步走向了真实的课堂教学。这一切都是由奢入俭的过程,其实真实的课堂教学不见得有多么的热闹,而是引领孩子走向知识与技能的最深处。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会秉承“让每个孩子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教学理念,遵循“求活务实”的育人目标来实施我的教学策略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