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 > 《家的意味》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4382 次

本节课是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的《家的意味》。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与同学、老师交往的相关内容后,涉及到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活领域——家庭交往,主要是引领学生探讨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家庭的功能,以及孝亲敬长的具体方法。通过黄旭华事迹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为家尽孝、为国尽忠是我们的责任,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家国情怀,从而实现从“小家”到“国家”的情感升华。


樊战杰 发表于 2022-01-13 12:23
讲师信息
樊战杰 经开区实验中学
樊战杰,男,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曾被评为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名师。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家的意味》樊战杰教学方案.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教学设计逻辑比较清晰,能够严格按照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学资源的选择符合生活性、真实性的原则;教学过程从“小家”到“国家”,实现了对“家”的认识的升华;教学中能从情感体验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向道德实践转化,突出了学科的育人价值,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不足:
    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还可以再优化;在录制的时候,画面处理、视角选择应该还有调整的空间。
    更多...最新视频
    286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