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数学 > 郑中国际学校+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石秀明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1786 次

本节课讲的是利用三角函数的实践应用课程,主要有两个主要的数学模型“测量底部可以直接到达物体高度”和“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物体的高度”,打破以往以解决题目为主的老思想,将实践活动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本节课共三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一:认识测倾器

 1.介绍测倾器:由参与制作测倾器的智慧星小组成员,现场介绍他们制作的测倾器

 2.示范测倾器使用:由智慧星小组成员现场示范测倾器的使用

 3.计算仰角度数:由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铅垂线所指度数即为仰角度数

实践活动二:测量国旗杆高度

  1.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分享方案,修正方案

  2.播放智慧星小组实地测量视频,并由小组成员现场介绍测量过程

 3.建立“底部可以直接到达物体的高度”模型:将图示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网络中

4.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解决实际的题目巩固已经建立的模型和方法

实践活动三:测量居民楼高度

1.设疑步障:智慧星小组测量居民楼高度时遇到了困难:无法直接到达居民楼底部

2.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展示方案,修正方案

3.播放智慧星小组实地测量视频,并由小组成员现场介绍测量过程

4.形成模型的过程:将具体数据用字母表示,计算居民楼高度,并由学生板书过程,由学生再次讲解过程

5.建立“测量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物体高度”的模型

6.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解决实际的题目巩固已经建立的模型和方法

小结与反思

反思部分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参与实地测量的智慧星小组成员反思,第二部分是课堂学生反思

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填写自我评价量表

作业布置:分组制作测倾器并分组测量一个“底部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高度"和一个”底部不可以直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石秀明 发表于 2022-03-25 12:19
讲师信息
石秀明 郑中国际学校
自我评价
优点:
亲和力强,讲课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有趣,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32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