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言文短小精悍,语言言简意赅,整节课我引导学生将文言文“读”出了层次,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能根据古文的意思讲出生动的故事,寓教于乐。
1.以读代讲,“读”占鳌头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文言文还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首先出示一读要求,学生借助学习单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读出古文节奏,旨在为理解古文意思做好铺垫,尝试找到读古文的方法;最后去掉标点带着对人物的感悟读出韵味,学生经过不断的挑战,体验到了朗读的乐趣,整个朗读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将之巧妙的引入课堂。课前出示了几篇学过的文言文,鼓励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并在课堂中不断巩固运用,让课堂效率事半功倍。借助插图理解了“多子折枝”中的“折”字,通过图片形象直观的理解“压弯”之意,而并非是“折断”。“尝与诸小儿游”中“游”字,学生组词:游玩、游泳、游戏,再从众多词语中筛选出最合适的答案,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文的意思,这种扩词法简单实用。如此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触类旁通。
3.以生为本,以趣为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掌握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崇尚真知的态度。”课堂上我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以生为本,生以兴趣为先,儿童能喜欢读小古文,还在于让他们觉得“有趣”。如: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我们后人在阅读时为了便于自己理解加上去的,这样的古文你们能读好吗?中国古代汉字是从右向左竖行排列的,你们会读吗?文言文的特点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和现代白话文是不一样……这不仅丰富了儿童对古文的见闻,而且寓于趣味之中。读得既新奇又不累,始终在情趣盎然中达到了多读,乃至熟读,为复述课文讲故事打下了基础。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我对学生的评价语从不同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
全面性评价:我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不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我从他们的思路、语言等作出分析。如:“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的理解上,小组分析的不太具体,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后,又鼓励小组成员“你可以对这句话的理解再进行补充”,这样的处理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强化了知识点训练。 激励性评价:针对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比如在背诵环节,学生忽略了朗读的要求,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的评价是这样“这位同学背诵的非常熟练,如果能带上节奏、读出古文的韵文会更好”。几句简单的鼓励,让学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又明晰了要改正的地方。 多样性评价:除了传统的口述点评以外,我还善于加入肢体语言来表达:如,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在课堂中同样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文言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刚刚起步,兴趣的培养,方法的习得,都尤为重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坚持学为中心,打造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爱上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