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有生有心 课堂有味是清欢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使学生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整个课堂有我、有生、有心,真是“课堂有味是清欢”!
一、课堂有“我”。
“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课堂自然承载着非比寻常的重任和意义。可以说,教师真正的高光时刻,是他站立于课堂之时。”每一堂课都是教师教育生命中的一个点,点点相连,便构成了他教育生命的轨迹,也决定了他教育生命的质地。我的这节课穿梭于讲台与学生之间,以“浩瀚无垠的太空和中国三位航天英雄”导入,缓缓引出太空生活趣事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语言简单易懂。“独体字”识字教学方法引领、短句和长句朗读技巧点拨、趣在哪里文本分析,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在讲授太空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区别时,我运用图片和视频一一展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步步为营,别具一格。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适度就是最好的学习,立足学情,深耕课堂,让学习在趣味中发生。
二、教学有生。
教学设计,既是课堂的底色,也是课堂的一部分。对老师来说,那三尺讲台是一方世界,本应神圣、庄严。心中有学生,自有芳香;课堂有学生,自有气象。从本课的教学设计来看,本课由“趣引解题”“趣识独字”“趣学扩词”“趣读长句”“趣寻内容”这五部分组成,“趣”贯穿整节课。
针对《太空生活趣事多》中众多的生字词,我打破了传统的板块教学,而是引导学生发现中华语言文字的规律,设置情境,在动作和想象的融合中掌握生字词。学生读,学生学,学生教,学生评,老师只是穿针引线,如在“宇”的教学中,学生分享“加一加”的方法,第二个学生挑战“件”字的时候,也运用了加一加,无形中方法再分享运用迁移,“舱”字学生运用了“换一换”的识字方法,“舟——木”——“舱——抢”,在词语环节,我给出扩词法的学习方法,以此为支架,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扩词,有矢有放,让学生学出了语文味,学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趣味。
每一个活动设计都依据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默读基础上找出生字,认识生字,并用学过的方法,学会他们。让学生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迁移,还设计了同桌互相读、男女读、游戏读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听说写能力,但是对于朗读却容易忽视。节奏把握得很准的朗读抑扬顿挫、起伏有序,声音清晰的朗读字字珠玑、委婉动人,声情并茂的朗读极富表现力,能把作品的思想感情都表现出来,把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带到朗读的故事中了。在趣读长句环节,我出示长句子,让学生先自己读,接着老师范读,通过我的示范,学生能够模仿教师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也能够明确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的技巧,再出示读好长句子的诀窍,学生在感受中慢慢读出了味,读出了情感。老师出示问句和感叹句,学生总结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的方法。朗读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一项技能,只有重视朗读点,强化示范作用以及营造课堂环境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有效地提升语文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在不断地朗读过程中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和语感,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从方法到迁移到总结,在设计上层层推进,从字到词,从词到短句,从短句到长句,训练到位。我把学生放在首位,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做到眼中有学生,教学有方法。
三、设计有心。
1.活动设计紧扣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共有三点:1.认识“航、宇、舱”等 13 个字,会写“失”字,积累“宇、航、员”拓展词语,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2.能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能提取重要信息,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激发对太空的向往和热爱。
针对三个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教学活动从字、词、短句、长句再到文章,层层递进,梯度进行。同时在每一项教学活动背后都有具体的评价。这样的对应设计做到教学目标心中有数,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
2.资源设计精心有趣
我选取有趣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开始的谈话导入时“浩瀚宇宙和中国航天英雄”引入孩子们熟悉的热点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热情。在说到太空生活有趣时,引用动态图片资源“失重下人们的漂浮现象”,“水在失重情况下的不同有趣现象。”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太空的有趣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
在课堂上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满满的活力,这才是教育本身该有的样子。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创造的过程,我愿意不断地努力、实践、探索,一如既往地为大家展现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