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 > 《杨氏之子》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639 次

      《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本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惠的九岁男孩的故事,孔君平拿杨氏子的姓开玩笑,而杨氏子以同样的方法予以回敬,表现杨氏子的“聪惠”。文章短小精练,全文只有55个字,老师通过短短40分钟的教学,激起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整个过程自然、流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有效的课堂导入就是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 课前,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小学阶段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文言文,并回忆学习这些文言文的时候积累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随即将学生总结的知识点张贴到黑板醒目位置,以便学生运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接着试着理解题意,让学生仿照课题介绍自己,迁移“之”子的用法,介绍自己是“谁氏之子”、“谁氏之女”,这一下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为整节课的顺利停止定下了完美的基调。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诵读的有效性
      1.在本堂课中引导学生读出三个层次,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读出文言味道,为学生理解、感悟全文做准备。老师通过范读,送上停顿符号,然后再让学生再次朗读,学生一下就掌握了读的要领,效果很好。
      2.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抓住重点语句,精心指导朗读,真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老师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这个故事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这个故事中的主角有一个特点,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老师抓住契机让学生利用学习小组讨论表现他的聪惠都表现在什么地方,圈画并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交流“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两句话;老师一句巧妙的点拨:“为什么指着杨梅就说这是你家的果子,而不是指着李子、苹果说是你家的果子呢?”一石掀起千层浪,孩子的话多了起来,课堂气氛活了起来。而且学生也说出了杨氏子也同样拿着姓氏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的很巧妙。老师便相机板书“妙答”。
      与学生对话,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伴随着动作,继而再次发问,引导学生关注对话,让学生体会表现杨氏子的聪惠有礼的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不是礼貌,又反驳了对方——“委婉之答”。 
       最后,老师又把句子放在语境中让大家演一演,学生扮演杨氏之子、孔君平,分别用古语和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情境在现了这个故事,接着表演完毕,老师又让学生结合观看和对文章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从中发觉已经又越来越多的学生已意会。接着老师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不一会孩子们已然意会,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这一环节的设计恰到好处,自然而然突出了文章的重点——体会杨氏子的礼貌,聪惠,幽默,婉转,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即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做到教学的有效性。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老师放手让孩子参考课文注释,自己学习课文内容。此时,虽然时间很长,但并不浪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在全班汇报交流时,孩子读得越来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读懂了故事内容。这也很好的完成了“疏通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这个学习目标。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让学生结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弄懂词、句含义,比如,“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理解这句时,学生回答正确后,老师追问“甚”这个字的理解,学生答日课文有注释,老师点明这就是学习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参考注释理解句子意思。并且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再学习其他句子,灵活运用。再比如,学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时,老师相机指导“禽”字的古今意义和演变过程,接着引导学生利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禽字表达的是家中的鸟,从而根据意思知道这句话正确的停顿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读懂了这则文言小故事,而且还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有效完成。

郭娉婷 发表于 2023-04-19 17:14
讲师信息
郭娉婷 郑州市惠济区岗李小学
郭娉婷,郑州市惠济区绿荫路小学, 从教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先后荣获惠济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教研先进个人、惠济区骨干教师。 曾获区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师基本功一等奖、郑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自我评价
优点:
《杨氏之子》本节课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每一个环节扎实有效,我从课堂的积累展示到结课的推荐书目、作业布置,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学生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也很注重通过“品析”加上及时的朗读指导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真正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展示的课堂",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这节课努力做到了“五实”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知识充实、情感体验丰实、课堂语言平实和教学效果真实。在课上风趣、幽默地和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凸显了自主式课堂的高效性。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19 人看过这个视频?
  • (评委001)
    4105011239
    2023-07-19 11:21
  • (评委003)
    4105011241
    2023-06-20 09:19
  • ()

    2023-05-31 16:07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