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视频内容为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精准
制定三教学目标。首先是认识“司、跌、弃”等5个生字,会写“登”等生字,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声断气连。其次是结合注释和配图能说出文章的基本意思,并能通过文本阅读和情境创设说出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孩子。最后对比中能感受文言文“言简义丰”的语言特点以及类文阅读中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
二、古文教学注重读
本节课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形式进行,首先是读准字音,其次是读好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教师采用老师读学生听,教师再示范读,学生再跟读,学生展示读和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理解文章意思和感悟人物品质中,读同样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
三、步步为营,层层推进
1.示范朗读,识文断句。学生初识文言文,对自主朗读的要求不能过高,能疏通生字即可。朗读时的断句、节奏等仍需教师“牵手引领”。范读之后,学生能模仿教师读出小古文的韵味。
2.创设情境,识词识人。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依据创设的情境感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结合了图片、动作演示、音乐烘托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好古文,理解好古文。
3.比较感知,了解古文。学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差异,同时进行阅读链接,完成学习任务中使学生对所学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课堂结束而课不结束
课堂可以有句号,但是教育不会是句号,好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带着思考或某种收获离开课堂,这节课再设计结尾的时候也用了这一理念,也是引导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