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面向全面小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课是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由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一系列历史巨变从社会生活视角的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为了人民而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推动者,也是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
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信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分析其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从身边历史出发,通过搜集老物件、观察各类票据,培养学生从实物史料中提取有
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口述史和历史解释讲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眼中的变迁,了解其改革开放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核心素养。
3、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感知中国的富强之路,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课程内容】
1、我的家,说变化之样
提前布置作业,结合口述史,数说历史、图说历史、史料实证,让学生从自己小家感受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信的变迁。
2、我的城,寻蜕变之根
以郑州城市为例,让学生感受城市的变化,讨论出社会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
3、我的国,传民族之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通过小家、城市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中国社会整体的变化,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每个人是历史的见证者、推动者、受益者和建设者。
【课程实施】
情境一:我的家,说变化之样
情境任务描述:通过采访长辈,播放音频,了解社会社会生活衣食住行信方面的变迁。
学生活动一:通过搜集并介绍老物件——缝纫机,由学生讲解改革开放前后衣服的特点。
学生活动二:通过观察粮票,思考发行粮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三:通过学生个人讲述祖孙三代住房的变化,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学生活动四:思考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五:通过学生小家的讲述,展示通讯的发展历程。
情境二:我的城,寻蜕变之根
情境任务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一:通过郑州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二:结合导学案,3分钟时间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史论结合,由小组代表拍照讲解。
情境三:我的国,传变迁之魂
情境任务描述:展示科幻小说图片,引出飞天梦、复兴梦。
学生活动一:学生畅想2035年的自己,完成跨越时空的一封信。
学生活动二:社会生活的变迁,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新中国成就斐然,这些伟大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得到的,是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是无数戍边卫国的将士们舍小家顾大家奉献来的。
今天的中国富强了,强大了。但这不是我们奋斗的终点,路还长,梦未圆,孩子们,我们一起加油,实现中华民族共有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