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 >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845 次

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面向全面小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课是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由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一系列历史巨变从社会生活视角的呈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为了人民而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推动者,也是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

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信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分析其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从身边历史出发,通过搜集老物件、观察各类票据,培养学生从实物史料中提取有

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口述史和历史解释讲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眼中的变迁,了解其改革开放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核心素养。

3、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感知中国的富强之路,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和热爱之情;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课程内容】

1、我的家,说变化之样

 提前布置作业,结合口述史,数说历史、图说历史、史料实证,让学生从自己小家感受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信的变迁。

2、我的城,寻蜕变之根

以郑州城市为例,让学生感受城市的变化,讨论出社会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

3、我的国,传民族之魂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通过小家、城市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中国社会整体的变化,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每个人是历史的见证者、推动者、受益者和建设者。

【课程实施】

情境一:我的家,说变化之样

情境任务描述:通过采访长辈,播放音频,了解社会社会生活衣食住行信方面的变迁。

学生活动一:通过搜集并介绍老物件——缝纫机,由学生讲解改革开放前后衣服的特点。

学生活动二:通过观察粮票,思考发行粮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三:通过学生个人讲述祖孙三代住房的变化,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学生活动四:思考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五:通过学生小家的讲述,展示通讯的发展历程。

情境二:我的城,寻蜕变之根

情境任务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一:通过郑州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

学生活动二结合导学案,3分钟时间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要求史论结合,由小组代表拍照讲解。 

情境三:我的国,传变迁之魂

情境任务描述:展示科幻小说图片,引出飞天梦、复兴梦。

学生活动一:学生畅想2035年的自己,完成跨越时空的一封信。

学生活动二:社会生活的变迁,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新中国成就斐然,这些伟大成就是一代一代中国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得到的,是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是无数戍边卫国的将士们舍小家顾大家奉献来的。

今天的中国富强了,强大了。但这不是我们奋斗的终点,路还长,梦未圆,孩子们,我们一起加油,实现中华民族共有的中国梦!


杨庆杰 发表于 2023-05-04 21:22
讲师信息
杨庆杰 郑州龙门实验学校
郑州市金水区郑州龙门实验学校教师、班主任。2014年入职以来,一直担任历史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曾经获得2015—2016学年度获得金水区中学教学创新先进个人荣誉证书,2016--2017学年获郑州市普通中学优秀学习小组证书,2017年度金水区教学技能竞赛中,优质课一等奖。2020年度金水区优秀班主任,2020年,金水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度金水区优秀教师。教育理念:我始终秉承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根据学科(历史)特色,以史为鉴,育家国情怀。我始终坚信,日积月累,方可水到渠成;以柔克刚、方能行稳致远。
自我评价
优点:
一、利用口述史,多种史料互证 开展调查口述史的学习活动。通过对家庭中的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家庭的老照片和老物件,查阅相关的历史记载,形成口述史的材料集,既有口述史又有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互证。 主要做法: 课前: 1.让学生搜集有关社会生活变化的实物史料,如缝纫机、自行车、粮票实物等,如建筑、 房屋等图片,如老照片,引导学生树立史论结合、史料实证的意识,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开展调查口述史的学习活动。通过对家庭中的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家庭的老照片和老物件,查阅相关的历史记载,形成口述史的材料集,以音频、视频、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课中: 1.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完成社会生活的变迁的表格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分享成果,并依据标准进行评价。 3.通过智慧课堂当堂练的形式,完成知识点的检测。 课后: 1.基础性巩固。通过智慧课堂全班作答环节,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 2.拓展型题目。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联系性,如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利用智慧课堂,“以生为本”共生成 主要操作方法: 提前设置导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教师在课前分好小组,一组六个人,设置好组长。 课中:讨论环节中,小组成员根据导学案和课本,查找相关答案,利用学生平板拍照发至大屏幕上。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答案均会呈现在大屏幕上。每个小组派代表找到相应小组答案,由小组代表进行详细讲解。每个发言的同学在讲解时,都能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讨论分享。 本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板书的设计具有创新性,最后呈现一朵花,如果说祖辈是未来,父辈是现在,学生就是未来!意味着学生就是祖国的花朵,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以花朵为板书,印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建设者。而祖国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制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的付出!
不足:
教学设计仍不够新颖。另外,课程设计过于理想化,实施起来,会有些难度。时长不够,最后导致课后习题,未呈现。
更多...最新视频
33 人看过这个视频?
  • (蔡平)
    4114000130
    2025-02-17 10:14
  • ()

    2025-01-07 11:01
  • ()

    2024-11-13 15:41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