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某大都市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的辐射功能。”的课标要求,本节课选取的是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城市的服务功能》,通过一个视频展示郑州近几十年的变迁,从一个小县城变为大都市,引导学生思考郑州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郑州的繁荣发展对周边地区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本节内容《城市的辐射功能》。
展示学习目标后,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自主学习完成学习指导书上的相关问题。自学完成后教师开始讲解,梳理本节课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第1部分,城市和区域关系;第2部分,城市功能;第3部分,城市辐射功能;第4部分,城市体系。
第1部分城市和区域的关系,首先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根据城市工商业发达推出城市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而区域是城市周边较大的空间,可以城市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市场、土地资源等,是城市发展的依托。
第2部分提出城市为我们提供了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场所,城市如何保障我们的生活正常运转呢?从而引出城市功能,介绍城市功能的4种分类并举例说明,根据分类重点强调两种城市,单一功能城市和多种功能城市并举例说明。
第3部分城市辐射功能是本节课重点,设置问题“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为什么珠江三角洲辐射能力较弱?”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辐射功能和经济腹地范围的关系,最终得出经济腹地越大,城市辐射范围越广的结论。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经济腹地对城市发展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进入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一以上海是综合性工业基地,昆山花桥镇成为上海的卧城,上海将部分纺织和钢铁工业转移至南通,设置了3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最终得出“城市的发展受到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和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的结论。再以郑州为例让学生思考河南省作为郑州的经济腹地对郑州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城市的发展受到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第4部分城市体系也是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通过合作探究二中原城市群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城市群是如何形成,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有和关系等问题,使学生理解城市关联网络的形成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