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 > 跋山涉水终相见,明月朝阳各千秋——《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1167 次

本节课内容是在单篇教学之后、在学生已经熟悉了文本的基础上设计的,重在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思考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精神追求。共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品读珠玉,初识“明月”与“朝阳”;走近诗人,追寻“明月”与“朝阳”;穿越时空,写出心中的“明月”与“朝阳”。三个任务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审美、思维和文化传承理解能力。

王琳琳 发表于 2023-05-28 17:23
讲师信息
王琳琳 新郑高级中学
王琳琳,女,汉族,本科学历,200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郑高级中学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工作十七年来,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倾心呵护学生,深入研究教学。
自我评价
优点:
本节课重在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精神追求。“初识明月与朝阳”任务环节,学生能够置身入境,把握住鉴赏语言和画面的角度进行赏析,甚是欣慰。“追寻明月与朝阳”任务环节,学生能够知人论世,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二人的思想态度,难能可贵。
不足:
追寻“明月”任务中,学生对于苏轼的心理历程的把握还稍有欠缺,这需要师生继续努力。“创作自己的明月与朝阳”任务中,学生的选择大都避开了文学点评,说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总而言之,老师讲述稍多,应该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更多...最新视频
26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