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课堂实录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起始课,也是一节“种子课”。导入环节,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将数学课堂与非遗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探究藏在夏布背后的数学秘密,结合无数根线累积起来组成一块布,延伸到数学中的“积线成面”。
      研究伊始,通过“摸、找、说、看、涂、想”,在丰富的直观感知中认识面积及其本质,突破形状、位置的认知局限,扫除周长与面积、封闭与不封闭、规则与不规则的困惑点,有效完善对面积“二维属性”的整体建构。
      操作环节,围绕“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这一核心问题,借助学习单开展自主探究,全员卷入以小面量大面的过程,认识到面积是“量”出来的,感悟以“数量”刻画“大小”的测量本质。学生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经历思考、操作、表达、交流的过程,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延伸环节,“面积”联系了一维空间(线)的度量到二维空间(面)的度量,再到表面积的学习,将与立体图形的学习相勾连。对“面积”量感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本质都是相应度量单位个数的累加,体现出度量的一致性。沟通“以线量线”“以面量面”,打通“测量”领域知识脉络的横向沟通与纵向深入。


评审中未开放观看
王妍 发表于 2024-01-31 09:12
讲师信息
王妍 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
王妍,中小学二级教师,任教5年以来,从教育教学到课题研究,勤学善思、勇于探索。其中,在2021年高新区小学课堂教学达标评比活动中,执教《三角形的分类》荣获区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2022年所参与的课题《小学中高段学生数学疑彩课堂合作学习效果的行动研究》先后荣获高新区一等奖、郑州市课题二等奖。在2022年高新区小学数学单元作业征集活动中所设计的案例《位置与方向》、2022年深度学习视角的课堂教学改进作品征集活动中所撰写的案例先后取得荣誉。在2023年被评为高新区师德先进个人。
自我评价
优点:
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教学起点,唤醒经验。 汇总前测单,针对面积主要提出三大类型问题:①什么是面积?②怎么量?③面积和周长一样吗?在此基础上,围绕问题展开,调动思维积极性,渗透“积线成面”的原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借助实物探究,明晰概念。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经历以小量大铺满“面”的过程,亲身体验度量单位的多样性,丰富度量面积的经验。聚焦圆和三角形不能密铺且不简便,无法精准测量面积,优化面积单位。在交流过程中感悟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需要和必要,认识到面积是“量”出来的,感悟以“数量”刻画“大小”的测量本质,达成对面积概念的建构。 3.思辩中求深化,揭示本质。 经历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的过程,找到身边物体的面,对比生活中的曲面,由一般到特殊,突破形状、位置的认知局限,避免学生产生“面是平面的”片面认识;从现实情境抽象出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丰富面的本质特征,扫除认知中的“困惑点”——周长与面积、封闭与不封闭、规则与不规则,完善对面积的整体建构。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努力体现深则浅之,浅则深之。 4.非遗遇上数学,渗透德育。 将数学课堂与非遗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探究藏在夏布背后的数学秘密,发掘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中,从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爱自己及他人,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多样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23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