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起始课,也是一节“种子课”。导入环节,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将数学课堂与非遗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探究藏在夏布背后的数学秘密,结合无数根线累积起来组成一块布,延伸到数学中的“积线成面”。
研究伊始,通过“摸、找、说、看、涂、想”,在丰富的直观感知中认识面积及其本质,突破形状、位置的认知局限,扫除周长与面积、封闭与不封闭、规则与不规则的困惑点,有效完善对面积“二维属性”的整体建构。
操作环节,围绕“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这一核心问题,借助学习单开展自主探究,全员卷入以小面量大面的过程,认识到面积是“量”出来的,感悟以“数量”刻画“大小”的测量本质。学生亲身感受、亲自动手、亲自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经历思考、操作、表达、交流的过程,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延伸环节,“面积”联系了一维空间(线)的度量到二维空间(面)的度量,再到表面积的学习,将与立体图形的学习相勾连。对“面积”量感的培养始终贯穿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本质都是相应度量单位个数的累加,体现出度量的一致性。沟通“以线量线”“以面量面”,打通“测量”领域知识脉络的横向沟通与纵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