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 > 新郑市新郑高级中学 李凡 生物


种群的数量特征第1课时设计思路:任务一种群及种群密度的概念,体会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意义——>任务二体验样方法模拟实验——>任务三体验标记重捕法模拟实验——>任务四标记重捕法的误差分析,归纳总结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初步构建系统分析法的各个阶段。用任务驱动,让学生构建丰富知识体系,使新学的知识点迅速的结构化、网络化。使学生树立稳态与平衡观,理解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这节课“四个一”:一次体验:体验样方法、标记重捕法。一个方法:任何方法先要知道是什么,在哪里,如何做,为什么。一种思维:遇到数据比较多的时候,可以尝试用统计学的方法、建模、类比推理的方法。一种责任:保护生态环境,践行低碳生活。


评审中未开放观看
李凡 发表于 2024-04-12 16:21
讲师信息
李凡 新郑市新郑高级中学
李凡:中小学一级教师,2011年参加工作,常年在新郑高级中学从事普快班生物教学工作。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循循善诱,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讲授清晰,表达准确。本人多次在市生物交流会中做经验交流,辅导的学生曾在省市级各类生物大赛中获奖,本人也多次获优秀辅导老师奖。工作之余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撰写多篇论文并发表获奖。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方案 李凡.rar
  • 自我评价
    优点:
    本节课依托教材,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例如让学生观察校园中常见的植物叶片,更直观地明白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以及为何调查对象不能选择单子叶植物。以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何可以用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其为何是估算,并理解其为何会产生误差。课堂中避免了华而不实,真实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整合教材中的调查方法,形成整体观,并运用教材中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留给学生分析误差的时间不够,对误差的分析不够全面。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其他的调查方法并没有详细讲解。学生基本能够完成本节课任务,但是要达到完全内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和练习。教师还需要继续努力,增强教师的基本功,包括课堂灵活应变能力。
    更多...最新视频
    31 人看过这个视频?
    • ()

      2025-02-13 11:12
    • ()

      2024-10-17 15:03
    • ()

      2024-06-15 12:37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