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在新课导入时,利用自制教具设计游戏导入,我把钥匙光源面向学生,学生利用手中透镜使钥匙的像与锁孔重合,而不同排学生手中的锁的大小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呢?,从而引入新课。新颖的自制教具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 实验探究,突破重点
在设计本节实验时,我没有先给定物距范围,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到有特殊点的存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依据活动二中直观的实验现象做出猜想:
(1)光源逐渐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大,并由缩小逐渐变成放大,是否存在一点,像和物是等大的?
(2)由放大实像到成虚像,是否存在一点不成像?
引导学生意识到找出这两个点,即可总结出成不同性质像时的物距范围。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汇总数据,把所有数据按照物距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引导学生根据汇总后的数据确定两个分界点的大致范围,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结合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找出实像虚像的分界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一倍焦距点和二倍焦距点的印象和理解。
3. 小组讨论,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根据以上环节中得到的数据和分界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4. 结合动画,总结动态规律
通过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演示实物成像的原理,为学生再现了成像过程,学生根据动画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在学习完本节的知识以后,针对学习目标设置当堂检测,检测学生当堂所学,充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