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也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我在教学中注重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集体交流识字方法。在圈圈比尾巴的动物的过程中,我不仅让孩子们认读了这些动物的名字,而且还让他们养成了动笔读书的习惯。在读词的过程中,我一步步引导孩子们看图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我就是抓住这个读词识字的时机,合理地引导孩子发现生字的构字特点,复习旧知,之后引导学生发现“鸡”与“鸭”的共同点,让孩子们进行归类识字,并以此来说说同类型的字,孩子们不仅认读了生字新词,而且巩固了知识。之后在读第一组“三问三答”时,我引导孩子发现了一组反义词。正是在识字过程中创造了各种形式与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学去记,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识记汉字的方法。我们看到这篇儿歌的重点应该放在“一问一答”“三问三答”上,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在出示第一组“三问”时,引导孩子发现问号,并要求孩子们读好问句,但我们发现孩子们读问句时,并不十分到位,我想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从语速、语调上下下功夫,放慢速度,让孩子们读好问句。让孩子们感知这些动物的尾巴特点,顺势让孩子们学着编编儿歌,这样就能让孩子们根据文本的句式特点来初步感受“一问一答”“三问三答”的形式。问三答”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