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理解“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最终掌握植树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本节课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效率也高,
较好地展示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探究规律
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设计不同的植树方案,有利于学生发挥小组交流合作的优势,学生在相互的表达和倾听中促使思路的清晰化,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练习的设计独特 新颖 有梯度
本节课的教学我既注重教学过程,也注重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体现了分参次教学。同时我还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相关问有效实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目的。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灵活运用”这样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力求参与面“广”,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拨,保证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