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和学生一起找到自己尺子上的刻度0和刻度1,告诉学生它们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在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找出尺子上还有哪些1厘米?接着,通过创设小方块的游戏,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同桌谈论,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在充分讨论、感知1厘米的基础上,估一估2厘米、5厘米有多长?并与尺子进行比较,渗透估算意识。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关注学生情感。
数学教学是学生自主发现、质疑、探索、总结的过程,教师只是孩子身边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因此,在学习使用尺子的测量方法以及画线段的方法时,我大胆放手,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代表上台测量,进而在汇报的过程中总结测量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孩子始终在发现、体验、交流、探索,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引导、协助的角色,45个孩子在整节课上,精神饱满,玩得非常开心!学得非常轻松!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