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 > 《课桌有多长》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5371 次

1.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和学生一起找到自己尺子上的刻度0和刻度1,告诉学生它们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在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找出尺子上还有哪些1厘米?接着,通过创设小方块的游戏,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同桌谈论,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在充分讨论、感知1厘米的基础上,估一估2厘米、5厘米有多长?并与尺子进行比较,渗透估算意识。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关注学生情感。

数学教学是学生自主发现、质疑、探索、总结的过程,教师只是孩子身边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因此,在学习使用尺子的测量方法以及画线段的方法时,我大胆放手,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代表上台测量,进而在汇报的过程中总结测量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孩子始终在发现、体验、交流、探索,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引导、协助的角色,45个孩子在整节课上,精神饱满,玩得非常开心!学得非常轻松!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谭云格 发表于 2016-01-29 16:49
讲师信息
谭云格 惠济区开元路小学
谭云格,201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区级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区级说教材一等奖、第九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网络教研”活动一等奖等荣誉,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潜心学习、探索创新。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开元路小学谭云格《课桌有多长》.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教态自然大方,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学设计层层递进,以“测量自己课桌有多长”为切入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并不断渗透估算意识,最后,用学所知识再次“测量自己的课桌有多长”,首尾呼应,孩子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完整的思考、探究、实践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无限乐趣!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20 人看过这个视频?
    • ()

      2023-03-30 17:26
    • ()

      2022-05-18 09:25
    • ()

      2021-07-22 22:15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