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伊始,首先创设乌龟、兔子二次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谁赢了呢?接着,通过由乌龟和兔子所跑的路程正好分别是正方形、圆的一周,从而学生明确圆的周长的含义。要想知道输赢,还必须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学生脱口而出:测量。于是,请同桌合作,利用身边的学具动手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在动手中,交流中,知道了绕线法和滚动测量法,并明确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接着,老师随机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学生体会到用测量的方法知道圆的周长是有局限性的,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终于,有学生想出会不会像正方形的周长一样,圆的周长也有个计算公式的存在呢?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思考与猜测。
我们在小组合作中,测量、计算、观察、总结中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通过课件音频文件介绍《周髀算经》和祖冲之的故事,渗透民族自豪感教育。由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得出圆的周长计算的两个公式。接着,应用公式解决有关圆的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