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 > 李长江小学五年级语文长征视频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2603 次

 

视频简介:《长征》课堂展示,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李长江 发表于 2017-04-20 11:38
讲师信息
李长江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李长江,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88年毕业于郑州师范学校,现任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小学校长。从教二十九年,爱岗敬业,勤奋不止,探索不息,历任语文学科主任、班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先后获得了“优秀教师”“优秀教学能手”“新密市级优秀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殊荣。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一直信奉三句话:“热爱所做的事业是最好的减压办法”,“善于规划是管理策略的基石”,“不能统一人的思想,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为此,一直用真诚、善良的品质、充沛的精力和才智带领着学校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李长江课件教学设计.rar
  • 自我评价
    优点: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首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整首诗是以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难、只等闲”,因此,在具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画面,背景资料让学生以直观的体验,达到与文本对话目的,对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赞叹。 在教学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版块,先扫除生字词,初步感知长征,再进一步走进长征,以读带讲,深入长征,体会长征路的“难”和红军的“只等闲”乐观精神,最后诵背全诗,升华情感。在教学时,我以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那从诗句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远征难”?学生通过通读全诗找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大渡桥”、“千里雪”。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远征难”,我找来“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红军与“高大耸立的陡峭的乌蒙山”相对比显得那么渺小;“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浪花用力的拍打着岸两边陡峭的悬崖”;“宽阔的大渡桥上横跨着13根冰凉的铁索,望着铁索下湍急的河水令人毛骨悚然”;“一望无际的千里雪山给人感觉刺骨的寒冷”。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征的艰险,困难重重,并且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感受“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悲壮。我还穿插了长征的背景资料,“当时红军是前有堵军,后有追兵,上有轰炸,除了这些困难,红军还会遇到什么困难?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险,勇敢面对困难的革命精神。最后,通过欣赏《长征组歌》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来进一步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不足: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如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改变,有所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着重从学生学情考虑,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多交流自己掌握的资料,在交流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课文内容。
    更多...最新视频
    5 人看过这个视频?
    • ()

      2022-02-09 23:26
    • ()

      2021-03-11 20:24
    • ()

      2020-11-11 21:50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