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习目标),怎么学(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会了没有(达标检测)。
课题:凸透镜成像规律(第1课时)
内容:
1.导入:先复习上一节课生活中的透镜成像情况,然后让学生动手体验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从而引出探究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 小、倒正和虚实与物距有什么关系?
2.实验前准备:老师先介绍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学生依据老师讲解的实验操作方法,根据导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分别找出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和正立放大的虚像,并记录每种成像情况物距和相距,本步实验结束后,小组代表将实验数据投影到PPT上。
4. 老师引导补充,学生猜想验证:有没有其它成像情况呢?(实像有没有倒立等大的?有没有不成像的情况?)学生在已经探究的基础上很容易猜想两个特殊点,即u=2f和u=f,然后学生分别将蜡烛放在这两个位置进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5.学生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依据小组代表投影的数据,并结合自己组所做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最后由小组代表说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老师板书。最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四个问题,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6.质疑与总结:学生说出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问,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如实验过程中三心是否重新调高;u=f为什么不成像;物距相等,像距为什么和别的组得出的不一样等。最后有学生总结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7.达标检测:学生学会了没有?对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分别来检测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
8.布置作业:设计了一道能力提升的问题,这道题既引发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新思考,又让学生对上课得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