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教材中将比定义为“表示两个数相除”。除了比的意义,第一课时还要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要在一节40分钟的课里全面掌握这些知识,面面俱到,反而会造成蜻蜓点水,不能深刻。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立足单元视角来看待教学,在不考虑练习课的情况下,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有四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第一,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第二。知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这两个知识点的教学,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通过课堂反馈的方式了解学情,适时补充、强调,进行教学。第三,理解生活中的比分和数学中的比是不一样的;第四,认识同类量的比和非同类量的比。这两个知识点的教学,通过结合生活情境,注重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辨析中逐步理解。
比,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其中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比赛中的比分。但是,比赛中的比分是一种双方得分的记录方式,这与数学中的比是不一样的。显然,这是学生学习比时不可回避的一个疑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破解这个疑难点?我在课堂中模拟比赛现场,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比赛场上的比分与数学中的比不同,只是一种记分方式。这不仅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更是学生正确理解比的意义的重要途径。
基于这样的思考,充分暴露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在自主思辨、讨论交流中,破解学习难点,这是我在设计本节课的第一个用力之处。
两个数相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同类量相比,比值是一个倍数;非同类量相比,比值是一个新的量。引导学生区分同类量的比和非同类量的比,是理解比的意义的重要内容。理解非同类量相比的比值的含义,也是学生学习的疑难点,这也是我设计本课的第二个用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