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 > 《角的初步认识》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1742 次

教材来源: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3组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贾晓青/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王小学

教学环节:

本视频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序,有趣,有用,有挑战性,始终坚持学生立场。

一、情境导入(借助荡秋千的视频引出“角”)

二、探究新知(引导学生经历由物到图的过程,形成角的鲜明表象,学生了解角的特点及各部分名称,找出生活中的角,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拓展训练(学生动手用毛线和圆创造出角)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贾晓青 发表于 2018-01-24 17:44
讲师信息
贾晓青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王小学
贾晓青,女,1993年8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毕业于河南省郑州师范学校。后经过进修取得专科文凭。于2003年12月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现为中小学一级教师。曾先后参加过中牟县小学教师数学优质课比赛,于2010年9月获得中牟县优质课二等奖;在2016年经开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在2017年经开区小学数学基本功比赛获得区级一等奖。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课件.zip
  • 自我评价
    优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序,有趣,有用,有挑战性. 我觉得本节课的亮点有三点: 1.利用教学视频(荡秋千)把孩子的目光聚焦在一起,然后由孩子们喜欢玩的秋千引出课题”角”,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体现了课堂的趣味性。 2.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引导学生经历由物到图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借助课件去展示,而是沿着物体的边把角画下来。基于我的思考:课件虽然很华丽,但是短短的几分钟之后,一闪而过,随着课件的消失,学生的认识也会渐渐模糊,我这样做可以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为几何模型,并形成角的鲜明表象。在学生认识角之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体现了有用的课堂。 3.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制作角,既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边张开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我自制的教具(边会拉长的活动角和边长为60厘米的活动角)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角的大小与边张开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由于我设计的巧妙,学生在不断观察、操作中竟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得很清晰、很准确,这体现了挑战性的课堂。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12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