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郑州市区域班班通录播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语文 > 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小学焦福梅《我和祖父的园子》

| 收藏 | 举报 | 分享到教育微博 访问 1519 次

视频简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二、品读趣味

    1.打开课本104页,自由读课文3——12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有趣的段落,抓住关键词句品一品,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2.学生交流谈体会。

学生汇报认为最有趣的段落,并抓住关键词句说出有趣的理由。

    1)第3自然段抓动词感受趣就在这自由自在的动作中。

2)第4自然段抓关键语句和词语感受趣就在不计后果的乱勾中。

    3)11自然段抓关键词、句汇报感受趣就在这无拘无束的探索中。

    4)第12自然段抓动作和语言感受趣就在这放飞心灵的呼喊中。

    5)方法指导:一个个动作,一件件趣事,这园子里有小姑娘快乐的童年。这趣其实就在这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之中如果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借助细节描写,肯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三、体悟亲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细细品读祖父的“笑”,“笑”中感受祖父的慈爱、包容等。

    2.祖父的笑让这生活也快乐了许多。请同桌两人合作读5—10自然段中祖孙俩的对话,从孩子的回答和朗读中,感受祖孙之间的天伦之乐

    四、感受自由

过渡:在祖父爱的滋润下,童年的她看园子里的事物也成有趣的了,因为它们都活了。——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感受植物的自由。

    2.萧红看这个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

    五、走近作者

    1.园子里有作者快乐的童年,可作者的人生也如她的童年一般快乐和自由吗?让我们走进作者萧红。

2.介绍书的尾声部分,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走进萧红,了解萧红,感受她快乐文字背后内心的苦楚,深入体会她对园子的思,对童年的忆以及对祖父的念。

3.升华课题,对题目有深刻的认识。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替萧红念出她思念的地方——读课题

    这地方有爱她的祖父——读课题

    这地方有她快乐的童年——读课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园子里的自由“有趣”,品味了萧红快乐的童年以及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布置作业

板书:                  我和祖父的园子

    

                            快乐童年         借物抒情

                            慈爱祖父     


焦福梅 发表于 2019-04-09 12:31
讲师信息
焦福梅 经三路小学
  • 原始文件请联系作者获取
  • 上传.rar
  • 自我评价
    优点:
     我本着“认真做事,简单做人,快乐生活”的原则从教十多年,始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爱与热忱默默耕耘。什么是教学风格?我认同法国文学家布封提出的“风格即是人”的说法,所以,我的教学风格就是“实、情、乐”。     一、实 窗体顶端     我的课堂教学一贯注重“实”。首先 ,“真实”。我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其次,“朴实”。我脚踏实地,不图热闹,一切教学都为学生服务。最重要的是“扎实”。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方法,让学生在40分钟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通过朴实的教风和真实的教学过程,逐步达到扎实的教学成效。     二、情     快乐的文章,先快乐自己,再快乐学生。感动的文章,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每一篇课文都有“情”,或喜、或悲、或感动、或自豪。在教学中,我借助文章的“传情点”,和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架设学生与文本、作者情感交流的桥梁。用师之情带动生之情,以情激情,以情换情,营造师生情感共鸣的情境。让学生更直接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和领会文章的情感。     三、乐 我校每位教师都禀持“快乐课堂”的教学理念。我尊重学生的本性,给学生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由快乐成长的天堂。快乐课堂不仅仅指学习形式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收获的欢乐。  教育是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能给学生带来自信、快乐,能让学生从中获取积极的人生体验。
    不足:
    更多...最新视频
    12 人看过这个视频?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市教育局 版权所有